《称象》教学设计十五
作者:刘 倩 文章出处:沈河区大南街第一小学
【教学目标】:
1、认识“称、象”等13个生字。
2、能正确、流利的朗读课文,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,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。
【教学重点】:13个生字。能正确、流利的读课文,知道曹冲称象的办法。
【教学难点】: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
【教学准备】:多媒体课件
【教学设计】:
一、导入
师: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?闭上眼睛,我们坐上了时间列车,轰隆隆(点击课件,配火车声),火车开了,我们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,(点击出现大象),你们看到了什么?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?(指名说)书中是怎么描写的?
过渡:大象这么大,到底有多重呢?在科技发达的今天,你有什么办法称出来?
师:在一千多年前,要想称出大象的重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可是,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却称出了它的重量,他用什么办法称的呢?
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《称象》,让我们看看是谁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。
二、学生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大意。
要求:
1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。
2、提出不懂的问题 。
三、指名学生读课文,检查是否读的正确。
四、朗读感悟
1、 看多媒体动画(事先自制课件),听教师范读,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。
2、学生自由读课文,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?
3、思考: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?官员们的办法好不好?(不好)因此,曹操听了直摇头。
这时曹冲站出来说出了一个办法。
(1) 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?小组讨论。
(2)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。
4、小组讨论
(1)、大象上船后,船为什么下沉?
(2)、象上船后,为什么沿着水面在,船舷耻面一条线。
(3)、象上岸后,往船上装石头,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。
(4)、实验演示。
(5)、再读这一段,思考: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的办法好在哪儿?
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?
五、鼓励学生创新,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: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。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?
六、课堂小结:
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。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;不能把大象宰了,就用石头,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。曹冲爱动脑筋,善于观察的,富裕联想的品质,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。
七、学习生字。